漯河市德泽陶瓷博物馆

宜兴均陶三部曲之“均陶画”——方卫明、方薛斐

2016-8-1 15:41|查看: 2278|评论: 0

摘要: 均陶画 国画、年画、版画等都是中国的艺术遗产,都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。中国是陶瓷大国,而宜兴均陶作为陶瓷艺术中的一门,是非常优秀独特的一门全手工艺术。在宜兴,我们把均陶看作是一种文化, ...
均陶画


国画、年画、版画等都是中国的艺术遗产,都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。中国是陶瓷大国,而宜兴均陶作为陶瓷艺术中的一门,是非常优秀独特的一门全手工艺术。在宜兴,我们把均陶看作是一种文化,也是人类文明程度大发展的体现之一。均陶装饰艺术在发展过程中并不是孤立的,受到上述各种美术文化的影响,所以到现在也称之为均陶画。均陶画与均陶作品同样历史悠久,从何时起源还无准确定论,本人从事均陶学习创作研究40年,知道在明清时期就已经很成熟,个人风格已经开始呈现出来.现在来谈一下成熟时期的时代风格与个性作品。

均陶画的特点是与它的用材和技法密切相关的,由于这些特殊性而产生了“泥味”和“指味”。顾名思义“泥味”是指陶瓷的用料自然是取材于宜兴本地的特色深层矿泥,而“指味”是指使用大拇指在泥坯上用色泥作出各种飘逸神采的画面。和用毛笔在宣纸上泼墨挥毫是一样的感觉,活的画面才有指韵泥韵,这种极其特色的技法语言最贴切体现了均陶的艺术特色。齐白石老先生语:善写意者专言其神,工写生者重其形,要写生复写意,写意而复写生,自能形神俱见。均陶也是如此,就恰似国画里的工笔和写意,这两种都要在画面里运用自如,这是基础,把基础打好后要达到形神俱见,就需要不断努力学习进步。均陶画也大体分几个种类,花鸟、走兽、人物,再有边框纹样等,下面来分别阐述:



一、花鸟

中国花鸟画历史悠久,源远流长,从古至今几千年的积淀,而均陶的画面起源也自花鸟画始,呈现出完整的图案,国画中讲究植物枝干的横斜平直,提顿转折,飞禽的浑圆柔润,直曲对比,整体笔墨稳练文雅,气韵生动;而均陶画是立体浅浮雕艺术,但画理相通,我们可以用泥比色彩,同样能渲染出神奇的效果,与宣纸上画面不同的是,作画顺序是相反的。

以花为例,第一步先从枝干的根部做起,把泥搓成一根粗线条,在根部位置两边按上坯体,慢慢铺开,利用大拇指揿、运、点、摁,运动拇指的正面、侧面、分出枝节、转折、枝干纹,往上发展,到细枝搓细线条,一笔一枝带有指纹,推出韵味。然后布叶,可以搓细粒慢慢匀开,也有直接一粒泥摊出叶子,把一粒泥用拇指与食指稍微一捻,大拇指摁上的同时转换方法立即出现特有韵味的叶片,大、小、长、短,尖、秃、宽、窄恰到好处,叶子的布局基本完成。最后是堆最上层的花,花瓣里层往外层,可捻一粒泥粒直接往上堆,摁出花瓣形状,可搓线条摁出外形,再往中心摊匀,一层一层堆出多层,每瓣有变化,完成一幅花的画面。

完工后的鸟和花构图布局,早在心中形成做到心中有画,一般先把花鸟的位置预先留好,飞的鸟先捻一粒泥从鸟身方向向外撕,由粗到尖撕成翼羽的相应的位置,布上一大笔泥,从上到下扰成飞羽,一气呵成,栩栩如生,有质感有线条变化。突出大拇指堆花均陶画的个性,再堆身体其他部位,外面的翅膀、脚、眼睛堆贴完成使用专用小工具凿出细线条纹,这样完成鸟的图案和任何画一样,作画面图案除了要多观察临摹外,对实际花卉飞鸟也要深入得观察写生,了解花的枯荣情态,鸟的身形姿势,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,才能尽情发挥均陶画的独特个性。



二、走兽

走兽绘画是从原始人的石壁岩画就已经开始的,他们的生活方式与动物的活动息息相关,那时已有大量描绘飞禽走兽的形象,均陶画表现动物的题材非常广泛,常有龙、虎、马、牛、鹿、羊、鸡、犬、鹅等,各种动物皆有其不同的特征与习性,作画前必先经过详细研究,观察入微地掌握其神态,每种动物都有特别的神态和身体特点,要做到抓住重点,一指到位。

就拿鹿来说,古时鹿的作品,“月花荷花缸”画面布局中,鹿、云、山、草构成一幅画面,两只追逐的鹿,先把里面的两条腿堆贴好,然后堆贴身体,接着是外面两条腿,最重要是头部要认真作业,身体上贴几粒小圆点,代表梅花,接着堆上眼睛用工具凿出细线条表示鹿毛,这样两只鹿就算完成了。天空布置几笔云彩,下面布置山脉,山鹿之间几笔草,虽寥寥几笔草,每笔都求变化,好比好的书法,这简单几笔确也是我们堆贴基本功当中的硬工夫,看似几笔,需要练上几年甚至几十年,才能达到这样的水平,熟练、飘逸,整个画面抽象夸张,体现出均陶画的个性特点。

《乐在其中》书画缸是一件现代作品,鹿在继承传统大拇指堆贴技法的基础上,作者经过写生,大自然中去体验生活,增加色彩装上翅膀成飞鹿,更抽象夸张、更快乐,配上铭文,更增添了意境。(图1)


图1  乐在其中



三、人物

人物在均陶堆贴画中出现相对较少一些,古时候的人物以戏剧人物形象为多,发展到当代,人物均陶画已有长足发展有了优秀作品的出现,和国画一样,人物画讲究的是气韵生动、形神兼备,紧紧抓住人物表情、眼神、姿态等各重要细节,创造意境氛围烘托人物情态。据老前辈们介绍,那时候的缸普通的产品多,高档精品需求少,而且那时美术资料少,学习画画的也很少,都是看了戏曲默记下来,回来后在坯体上直接堆贴出来的。先用小棒在坯体上轻构一个位置,然后用泥粒从里层往外层一层一层堆做出来,最外层的最后一个贴,堆贴完毕后用竹片工具凿细线条,、小点、开眼等完成一幅画面。

现代人物画面在传统大拇指堆贴技法的基础上更多的内容,从普通的实用品慢慢发展为既实用又是艺术品。如《其乐融融》《山中乐》《和和美美》等都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到现在注重写生,体验生活,讲究构图内容、情趣、书法、铭文,更体现深度和欣赏价值。《其乐融融》表现的是两个人在下棋的情景,“棋”与“其”同音,“鹿”与“乐”谐音,以两人下棋与鹿为主要题材内容构成一幅画面,妙趣横生。(图2)

图2  其乐融融




四、边饰纹样

边饰纹样在均陶画里起到一定的装饰效果,因为均陶画与纸上画不同,它的一个器皿,而纸上画画只是一个平面作业。均陶随着器皿的形体变化有许多不同的面,为了达到最佳的装饰效果,有许多配有边纹装饰,也是均陶画中不可缺少的一道亮丽风景,有如意纹、水浪纹、云片纹、水草纹、富贵纹、花鸟纹、蝙蝠纹、线条纹等等,在均陶画中起到重要的衬托作用。

任何一门艺术形态的成熟离不开几代艺术家的辛勤实践总结,秉承前人的智慧结构,完善自己的技艺和理论,艺术创造的目的是通过一定的外在形象,去表现内在的精神本质,进一步表达作者的意境情趣,当能把均陶制作达到出神入化,随心所欲,拈手即来的最高境界时,才能称之为“均陶画”。一个画字道出无尽奥秘与神奇,大拇指是神笔,泥为颜色,抒尽心中意,苏轼曾语:不应以形似当成论画的标准,主要是看是否有诗意、主题和意境。均陶创作意即如此,寄托了作者的“心”在其中。均陶之所以一直有着顽强而蓬勃的生命力,正是因为这一陶瓷门类中始终有着推陈出新的传统规律,脚踏实地推新推风格推个性,但推陈不是守旧,一味地模仿照搬因循守旧地故步自封就不好了,那样就泯灭了大胆进取的精神,综观历代真正的大家,能被后人敬仰的,都是在继承前辈精粹的基础上确确实实的不断创新,引领了时尚新颜,完成时代所赋予我们的任务,这才是陶瓷艺术家神圣的使命和责任。

均陶画要一直保持活力,一是需要有新的审美特征,二是创作者自身的内涵要非常深厚,须灌注全新的自我感悟,这就是我持之以恒的动力,深层次的追求文化知识和个人素养,人的精神境界高了,自然流淌出来的作品境界也高,创新进步充满着高尚的人文追求,均陶也会为中国民族文化象征增添辉煌一笔。


方卫明 方薛斐

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 工艺美术师


路过

雷人

握手

鲜花

鸡蛋

QQ| 漯河市德泽陶瓷博物馆 ( 豫ICP备2020026402号-1 )

GMT+8, 2024-5-9 01:06 , Processed in 0.234231 second(s), 26 queries .

发表新贴 返回顶部